這一部影集總共八集,我只花了兩天左右就看完了。仔細想想,似乎很久沒有一部影集,可以讓我時時刻刻、迫不及待的想要趕快看完,而這一部,對於已經很久沒有看 BL 劇的我,我非常的推薦,也非常的喜歡!也因此想要透過這篇文章,寫下對於這一部影集的感想。
為何會寫下這一篇影集的感想,我覺得與我的經歷有關吧。在這一部影集中,我看到了好多的我,好多我過去的經歷。在看每一集時,我的心情隨著劇情而改變,因為劇中的幸福,而感到溫暖,也因為劇中的突變,而感到不安。
這部影集,編劇透過了主角「煐」的幾段愛情,給人非常不同的體會。也伴隨著我的經歷,讓我好有體悟。
除了與我愛情經歷有關,我覺得可能也跟生活有關,這一部影集刻畫了許多同志生活的情節,像是好姐妹聊男人、酒吧喝酒等等的許多劇情,很多的細節也有顧到,也讓我有了一種看著影集會如何演出一個同志的好奇。
這一篇雜感,除了會提到劇情(會爆雷)外,更多的,可能也是我對於我自己感情的心情抒發,不全然是一個影片心得,還請大家見諒。
純粹的愛-第一段感情
第一段,是煐與一名純情的攝影師交往。我自己的推測(或是說用我感情的經驗套入後),我感覺此時是大學生的煐,與攝影師應該是有一段年齡差,但因為年齡差,便會產生出一些代溝,比如喜好,也可能會因為年齡的成熟度不同,影響著每個人想要追求的目標。從劇中,我覺得煐在與攝影師交往的過程中,其實是愈來愈無法接受攝影師的一些因年齡而產生的行為差異(比如唱歌的曲目),到最後,煐以不自在而提出分手。
分手後,攝影師會在煐的住處附近等兩個小時,只為了等待煐經過。也會定期傳愛情相關的「勸世」文字,希望讓煐可以回心轉意。這個攝影師真的很純情吧,跟煐交往時,會規劃旅程,即便是分手後,也希望透過各種方式挽回這一段感情。
看完這一線的感情後,我內心是非常有帶入感的。我的某個前任,與我的年紀也有不小的差距,他的行為其實跟攝影師很像,交往期間確實很幸福,但很多地方,卻也因為年齡而產生代溝。如同劇中攝影師唱歌那段,煐因為朋友的反應而感到略顯不滿。而當我前任在我朋友面前說出的一些「代溝」語言,或是我認為「好老」的舉動時,我也會因朋友的反應,而尷尬。
對我來說,我的這段感情確實沒有像煐與攝影師這一段感情般壓抑,卻也因為代溝,使我內心產生許多小不悅,最後從幸福,逐漸消磨成想要擺脫。
只能在房間裡的愛
第二段,煐與一個研究員交往。這一段愛情,我猜測是想要描述同志的愛情,在社會中所面臨的困境。或許,你會認為臺灣同婚通過之後,已經很開放了。但事實是,即便是現在的臺灣,與伴侶走在路上時,從對向、從後面,眼神、言語,都還是有著一絲絲的不友善。何況是故事背景中的南韓。
煐與研究員的交往,在房間當中,可以慾火焚身。但走出了房門,研究員卻希望不要有任何「詔告天下」之舉,甚至說出「你是希望所有人都知道你是 Gay 嗎?」的話。煐與研究員交往的過程中,時常去吃路邊小吃,煐曾提議要去義大利麵餐廳用餐,卻被以「兩個男的去那邊吃飯很奇怪」回絕。道出了社會對於同志相愛這件事情,還是有許多的微詞。
煐不理解,也不喜歡自己與研究員的交往,被藏起來,也因此數次與研究員吵架。而後,煐發現研究員的研究竟是反同研究,徹底的讓煐失去理智。兩人相約在義大利麵餐廳,研究員與煐徹底的翻臉,在反同的結局下,結束了這一條感情線。而煐,也在這一次的打擊下,試圖吞下過量的安眠藥而結束自己的生命。
這一感情線一開始在看時,還覺得可以。但當我看到躲躲藏藏時,整個心情就不好了。大概在我高中時期,也有一個前任,對於牽手、對於路上的互動,都非常的在意。他拒絕在路上牽手,雖然不至於連義大利麵餐廳也不去,但我能懂那種「跟我交往是很丟臉嗎」的感受。
跟一個人交往,若是要躲躲藏藏,不能公開的講出我的愛、我的情,實在是太令人感到壓抑了。
我在看到後續反同的研究那段時,我真的是快要看不下去,我當下對於這一段的看法是,研究員為了自己的研究,「騙」了一個同志進入自己的生活,當研究差不多時,甚至以「你誤會我對你的關係」、或是「你應該是找一個女人交往」來結束一段關係,我認為這種「背叛感」是非常過分且不能接受的。可以感受到,煐是付出了許多的努力在維繫這一段感情,而最終也不僅僅是不愛了,那種簡單的理由,而是遭到人格上的「否定」,面對一個曾經這麼愛的人,卻遭受這種傷害,這一段,實在是看的很痛苦。
這是真的愛嗎?
第三段感情,煐因為去夜店而遇到調酒師圭浩,在幾番認識、見面後進入交往、同居的生活。從交往初期,演到交往一年後,進入交往的倦怠期,開始頻繁吵架、離家出走等。最後透過一場泰國曼谷的旅行,讓兩人重修舊好,感情也持續穩定。
但最終,因為圭浩要去上海工作,而煐因為身體因素,無法順利共赴上海,此感情線最終未有好的結局。而在後續的最後一段感情線,煐與企業家,他們二人再次前往泰國曼谷時,煐卻發現泰國曼谷之行,處處都是圭浩的影子,即便是回到韓國,不管是床單上的污漬,還是煙火的施放,都讓煐回想到過去與圭浩的點點滴滴。
說實在的,這一部影集中,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段煐與圭浩的感情線。他描繪出的愛情,正好就是我所追求的。撇除圭浩真的很可愛(長相與行為上)這件事情,這段感情線,對於我這個新婚者而言,我也正好體悟過。
我與我先生也是幾番認識後,交往、同居。其中也是非常的常為了一些小事而爭執,我也確實有感受到交往的倦怠期。畢竟,每天上班下班,回家跟他吃飯睡覺,一成不變的生活,確實使人感到乏味或是無聊。但後來,因為他要去當兵,剩我一個人在家以後,我才發現對於他不在的生活感到害怕。「原來我生活的每個角落,早就充斥著他的存在」,這種思念是非常的真實的。
我在看這段感情線時,認真的被他們甜到,也感受到,他們之間不同於其他三個人的「愛」。雖然最終煐與圭浩並未再次相遇,劇中也沒有描繪出圭浩是否想煐,但在我的想像中,圭浩也肯定像煐一樣,想念著煐吧。
我想特別提到一段,就是煐與圭浩因為頻繁吵架,在曼谷夜店的對話。
「我很害怕我們會頻繁的吵架」
「那我們就和好啊」
「那如果又吵架呢」
「那就再和好啊」
這幾句台詞,重複了好幾遍。
圭浩離開後的感情
圭浩離開後,煐看起來應該是過了不太好的一年。後來,煐遇到了一位企業家,與他在飯店當中相遇,並且在後續前往了泰國曼谷旅遊。最後,煐在充滿圭浩的曼谷旅程中,覺得他與企業家是「同病相憐」,再寫下紙條後與企業家分離,這一條「故事線」也就正式結束。
其實在這段當中,我還沈浸在圭浩與煐沒有成對的悲傷之中。我多希望那一則要與煐見面的訊息是來自圭浩。煐在跟企業家相處的過程中,完全沒有放下圭浩,即便已經過了許久,煐也沒有走出那段真摯的愛,我想在這一段,煐也是透過了企業家的相處之後才更能明白當時對於圭浩的感情。
最後
或許真的是我的個人經驗,讓我在看這一部影集時,把自己的故事與影集連結在一起,所以讓我看完這一部影集後,心情久久不能平復。但也是因為這樣,我總覺得自己在這部影集當中,可以體會到的感受,比別人在更多一點。
這一篇文章,應該可以算是我 Blog 中的第一篇文章,很感謝這部影集,讓我有了寫下這一篇的衝動,不然我其實一直在苦惱我的 Blog 要寫什麼。這篇的內容許多地方參雜了我自己的看法與情感,但我還是要重申,這一部影集對於同志生活的描寫,如同我開頭說的一樣,太過於真實,對於感情推進的過程,透過這一段又一段的交往,找到自己愛、確認自己愛的人。
我真的非常推薦這一部影集。快上 Netflix 或是 Friday 影音看吧!